首页 产品 > > 正文

用手机学习,到底是“学会”了还是“学废”了

来源: 发布日期:2021-12-06 15:48:49 分享到:

  在现代社会,几乎每个人都离不开手机,中学生也是如此。尽管学校禁止使用,不少家庭也因此爆发亲子矛盾,但大多数中学生拥有手机的理由是“有利于学习”。手机,到底是学习的利器,还是学习的障碍?打开中学生的手机,里面都有哪些App?……带着这些疑问,近日,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生记者团(以下简称“记者团”)对本校100位中学生进行了“你会用App进行学习吗?”的问卷调查,并对本校的部分同学和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。

  手机App也能成为学习“利器”吗

  放学回家后,一零一中学高一年级的张天成同学已经在书桌前冥思苦想1个小时了,面前的生物作业仍然没有进展。卷子中复杂的“氨基酸”“肽链”“脱水缩合”等生词令他头疼不已。

  期中考试将至,连基础的作业都不能顺利完成,这让张天成备感焦虑。但时间不多了,为了快速解决问题,他打开了一款搜题软件,简单拍下题目,这款软件就迅速罗列出了多种搜索结果。

  令他惊讶的是,这款软件不仅给出了这道题的答案,还提供了不同的方法。“搜题软件甚至会给一些老师没讲过的、自己不知道的方法,还能总结公式。”张天成说。

  在搜题软件的帮助下,张天成很快理解了“蛋白质的肽链数=组成它的氨基酸数-肽链数=脱水缩合数”这个公式。随后,在长期以来的“短板”——生物的期中考试中,张天成竟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。他将此归功于这款搜题软件。

  张天成自称生物“小学渣”,他认为,手机App的学习功能不仅广泛地被“学渣”们使用,他认识的一些“学霸”更擅长使用。

  比如,班里“大牛”们的手机上,装着各类学习软件——刷题类、搜题类、整理类和打印类App。一套流程下来,学习方便、高效又快捷:“刷题”找薄弱点,“搜题”找解答,“整理”扩充错题库,再通过打印类的App打印错题,贴到错题本上。

  一零一中学初三年级的梅育源是同学们眼中的英语“学神”,拿奖拿到手软的他说,自己从来没有上过英语培训班。梅育源的经验就是坚持使用英语学习类App,还有通过某些视频类App查找一些英文学习资料。

  在梅育源看来,日常生活中缺少沉浸式的语言环境,所以要抓住手机上的资源,培养英文语感。这些软件不仅提高学习英语的趣味性,还能给即将面临的口语考试提供针对性的指导。

  “当然,并不是说有了这些软件就一定能提高英语水平,还是要靠坚持。只要每天坚持,哪怕只有几分钟,就一定能够见到成效。”梅育源说。

  此外,一些学习类App还十分注意趣味性。该校高一年级的徐晴同学说,有一次她在用App背单词时,有些单词的发音是小猪佩奇的声音,每个单词她反复听了十几遍。

  该校语文教师高珊表示,平时也会让班里的学生用一款App里的“高考必备古诗词”歌单,一边听歌一边加深记忆。因为古诗词有韵律,再配上乐曲,这有利于记忆和背诵,而且古诗词本来也是需要唱出来的,学生更能体会古诗词的魅力。

  随着手机应用软件的开发、网络技术的发展,高效简洁、多样化、趣味化的学习类App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青睐。

  记者团的调查问卷显示,97.9%的同学表示,平时会用手机App进行辅助学习,有57%的同学平均每天使用10-30分钟以上。同时,94%的同学表示,用手机App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,其中,87%的同学认为,学习类App有助于解决作业中的难题。还有70%以上的同学认为,App可以解决自己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点,帮助巩固知识、实现自主学习。

  而在这些App里,接受调查的中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5款App分别为:搜题类、词典类、英语练习类、短视频类和音乐类,主要是用于解决作业难题、错题整理、英语学习、课外资料拓展和个人兴趣类学习等。

  很多受访的同学认为,学习类App带来的不仅是学习方式的改变,更多是一种思维方式的“打开”,善于借助工具学习比埋头苦学更有趣,而且更有效、更能坚持。

  为什么有些同学“学会”了,有些“学废”了

  但是,下载了学习类App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,很多受访的同学表示,如果使用不当,也有“血泪”教训。有些同学是“一学就会”了,而有些是“一学就废”。

  该校高一年级的孙若然同学分享了自己的“惨痛”经历。上初中时,她下载了某款搜题软件,每天做作业遇到难题时,她就会打开软件,不自觉地抄答案,其实很多题目根本不会,事后也没有去理解和掌握。

  一段时间后,数学考试的成绩下来了,试卷上50多分的鲜红数字深深刺痛了她。孙若然懊悔不已,痛定思痛,狠心卸载了手机软件,改为踏踏实实地学习。

  考上高中后,孙若然又将这款软件安装回来了,当作一款学习辅助工具使用。她说:“后来思考了一下,成绩下降的原因不在于软件本身,而是自己不够自律。”现在,孙若然遇到难题会先思考,实在不行再搜索解析,最后打印出来、整理成错题集。

  梅育源常在某款视频类App上找英语学习资料,从尝试自己能否听懂开始,然后对着视频一遍遍跟读,理解句子的意思,再到摘抄好词好句进行积累,“每天45分钟,坚持一两年,基本就能达到与外国人正常交流的水平了。”

  该校高二年级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同学是手机“素人”,即什么学习软件都不使用的人。他的理由是,自觉性不强、很容易沉迷于手机。某次,他想在手机上搜索1个单词,结果打开手机后,就忍不住地刷了20分钟朋友圈。

  “本来用词典查单词只需要2分钟 ,用手机却花了10倍的时间,就是因为我难以管住自己。”这位同学说,自己卸载了一切软件,手机仅用来通信。在他看来,如果遇到难题,问老师才是最好的方法。

  不少受访同学都认为,并不是每一款学习类App都是“良心软件”。比如有些App,刚开始的时候可以试用,体验效果很不错。再接着试用,就被要求购买VIP,观看视频也需要单独收费。最让人生气的是,在付费购买讲课视频后,才发现某些所谓“海淀名师”只不过是拿着解析念一遍,远不如自己的老师讲解得清楚。

  “有时候软件会利用中学生喜欢个性的心理,吸引大家购买VIP,其实只是让页面变得酷炫了而已。”徐晴说,这也会徒增一些零花钱的开销,感觉不是很值。

  正确使用App,方能事半功倍

  应该如何正确使用学习类App呢?对此,记者团又采访了教师、同学和家长。

  “需要端正态度,使用App不是用来对付作业,搜索作业的解法之后,要反推到课堂的知识,巩固自己的知识点 ”该校高一年级的聂开元同学说。

  除了端正态度,梅育源同学认为,一定要将娱乐和学习区分开来。比如,在学习类App上找英语学习类视频,为了避免内容太吸引人而分心,最好找一些剧情不是很复杂、很烧脑的素材。他建议可以看一些TED演讲和纪录片,在听的同时做好词好句的摘抄。

  “不能省略思考的过程,尤其是在知识点的梳理上,不要直接照搬App上的知识总结,最好还是自己归纳、整理。”一零一中学生物教师安军赞成学生们使用多种资源进行学习,但是她认为,独立总结知识点是学习最关键的一步。

  与安老师持相同观点的还有高珊老师,她认为语文学科是一门强调逻辑思维和思考深度的学科,如果用搜题软件来学习,可能会导致“知其然,而不知其所以然”,“所以,学习中不能省略独立思考的过程。”

  对于“沉迷手机、影响学习”的担心,一零一中的心理教师闫阅建议:一是要对自己有非常清晰地认识。如果自控力不强,拿起手机就玩游戏、聊天,那就不适合用手机来学习;二是可以寻求帮助,比如让爸爸妈妈在一旁监督,学习时仅把手机当成工具来使用;三是给自己制订计划,比如学习半个小时,可以刷5分钟的手机,休息一下。总之,要找出最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的方法。

  梳理了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后,记者团总结:学习类App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、多样化的学习方式,但它们并不具备“神奇魔法”——能让同学们毫不费力地直接将知识装进大脑里!学习类App只是为学习提供了很好的辅助,最终还是要靠每位同学脚踏实地的学习。毕竟,学习没有捷径可走。

  (指导教师:刘成成)

  朱博涵 张天逸 宁佳珺 周宁怡 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记者团 来源:中国青年报

  2021年12月06日 08 版 【编辑:陈文韬】

关键词:

x 广告

复原民国旧菜单 一批“消失的名菜”重现羊城

  中新网广州12月5日电 (记者 程景伟)“粤宴中国·消失的名菜”活动4日晚在广州博物馆镇海楼广场举行,一批业已失传或十分罕见的传统粤

青海再度“双清零”:战“疫”催生定点救治医院反思与成长

  中新网西宁12月5日电 题:青海再度“双清零”:战“疫”催生定点救治医院反思与成长  作者 潘雨洁  全面停诊、四下无人;火线冲

世界海拔最高高铁客运站山丹马场站运营

  中新网兰州12月5日电 (记者 杨艳敏)记者从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,12月5日10时29分随着嘉峪关南至西安北D2696次动车组列车

千年古都洛阳为何要建青年友好型城市?

  中新网洛阳12月5日电 题:千年古都洛阳为何要建青年友好型城市?  记者 肖开霖 李贵刚  千年古都洛阳日前公布《洛阳市建设青年

甘肃万余河长公示牌拥有“电子身份证” 局地启“千里眼”治水

  中新网兰州12月5日电 (记者 冯志军)记者5日从甘肃省水利厅获悉,今年以来,甘肃全面推动河长公示牌信息化建设,为全省河流换发“电子

满洲里市向呼伦贝尔市“手递手”异地转运3批次隔离人员

  (抗击新冠肺炎)满洲里市向呼伦贝尔市“手递手”异地转运3批次隔离人员  中新网呼伦贝尔12月5日电 (记者 张玮)5日,内蒙古自治区呼

2021年度法治人物沈云如:让群众过上“有身份的生活”

  中新网杭州12月5日电 题:2021年度法治人物沈云如:让群众过上“有身份的生活”  作者 郭其钰 张先登  行程10余万公里,为辖区3

全国妇联在北京组织巾帼志愿者服务社区“一老一小”

  中新网北京12月5日电 (记者 余湛奕)在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前夕,全国妇联4日在北京组织机关党员干部以巾帼志愿者身份,聚焦“一老一

x 广告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人人海洋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36   联系邮箱:8557298@qq.com